批判性思考的详细目录的自我回答
批判性思考的详细目录
1.究竟是哪些因素塑造了我的个性?它们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我的自我形象如何受到了影响?由于这些影响,我在哪些情况下比较缺少个体性?
答:我的父母,父亲的胆小节俭,母亲的品质,整体父母的认知高度,家境一般,对钱比较吝啬,独生子女,对关系处理没有经验,喜欢逃避,父母经常吵架,喜欢逃避到学习里,后面远离家,主动逃离家庭。
恋爱让我对于亲密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教育塑造了我的性格,只追求学习
2.我在哪些方面像是一个好的思考者(如第二章所概述的)?我在哪些方面像个拙劣的思考者?哪些类型的情形看起来显示出我最好和最坏的品质?
答:对于自己熟悉的内容,比如软件方面,但对于自己完全不了的东西,几乎只能用直觉去思考
3.在多大程度上我对真实情况的观察是合理的?(如有必要,再看一下第三章)
答:反观之前的观察,很多可能都是不合理的,对于自己不涉及其中的,很多都是客观的合理的,涉及自己的不由自主的会双重标准,默认模式一下接管,对事物的观察也不那么合理,之前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也没反观过思考过程,以为想一下就算思考了,现在看来有些幼稚。
4.我是如何仔细地把传闻、谣言和事实分开的?如何把已知的与假定或猜测如何区分?对我而言,说“我不知道”有多难?
答:传闻、谣言和事实,现在我也不能很好的分清楚,没有办法去考察,就都不当成事实去认为,只有仔细搜索,多个地方作证,才算事实。
已知、假定、猜想。三者很难区分,已知的可能是不对的,假定的时间一长没有验证,可能就认为是事实了,猜想也一样,很多时候没有经历去验证,就认为是事实,
5.我在设法把我的观点有事实根据时时如何前后一致的?
答:我也是经常颠倒顺序,一般是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去寻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因为没有观点被认为是无能的,所以我们会先有一个观点,然后再去找支持观点的证据,但这个时候,你已经有了结论,就没办法客观的面对事实了。
6.我在多大程度上认为“我的更好”(不仅是个人的“我的”,而且也是族群中心主义的“我的”)?这种思维在哪些方面影响我对个人问题和公众议题的看法?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倾听那些不同意我观点的人的能力、我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和我改变自己的想法并修改一个判断的意愿?
答:大部分情况,我都会持有我的更好的观点,而且拿自己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以获得优越感,然后放弃对别人长处的学习,心安理得。继续生活。而且对于族群也是持有我的最好,而且没有想过这有什么不对。对于别人的问题,我只认为别人蛋疼,自己的问题却很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果断。但其实没有,只是没有去思考过这些问题。
7.在哪些事情上,我倾向于假定得太多,把太多的东西当作理所当然的?
答:对于不熟悉的事情都有很美好的假定,比如大公司肯定更美好,各方面都很优秀,不会有这么差的恶人,但其实人都一样,不能排除任何情况。不能想当然,别人应该怎么做。
8.我在多大程度上倾向于要么/要么观念,期望正确的答案总是极端的而绝不是中庸的?
答:很多时候会这样,尤其冲动的时候,要么能去大公司,其他拒绝你的公司,我自己都看不上,别人的努力在我眼里一文不值。期望别人能解决问题,如果给出了模棱两可的回答,就觉得跟没说一样,别人没有给出简单的解决方法,觉得别人不行,傻逼,自己做的时候没做好就是条件导致。
9.我对什么或谁感到最强烈的遵从的冲动?在哪些情况下,这种遵从习俗冲动的倾向干扰了我的判断?
答:对于权威,比如领导的话, 习惯于准从,然后放弃思考的,放弃去管这些事情,不能完全相信警察,等公职人员,他们也是人,会受上面的压迫,受个人思维的影响,导致出错,对于一些崇拜的人话,也是不加思索,比如当时确信李笑来的话都是对的,但也没多方面去思考,各种情况,就使用,觉得自己很厉害还高人一等,其实只是听了别人的结论,瞎用。
10.我倾向于世一个要求真理是整洁和简单的绝对主义者,还是一名声称每个人创造他或她自己真理的相对主义?我的性格倾向于在哪些方面妨碍我发展成批判的思考者?
答:我更倾向于要求世界是简单和整洁的绝对主义,如果别人没这么做,就是他们没做好,我要是做不会这样。性格中的妥协,如果有些困难可能很容易就放弃。
11.在哪些问题上我对变化的偏见最大?我过分地接受改变还是过分地抵制它?这种倾向的原因是什么,我如何最好地控制它?
答:对于我熟悉的东西,对于变化偏见很大,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如果跟我没关系,倾向于变化,反正对我没有影响。而且对于不了解的变化,比较抵制,因为这些自动不懂,很恼怒,不如自己懂得,显得自己厉害。对变化,要看本质,找因果。
12.在哪些情况下,我试图证明自己的偏见而不是控制它们?在哪些情况下我以逢迎自己偏见的方式去解释证据?
答:别人挑衅自己的时候,我总是证明自己,为了给自己找面子,显得自己强一些。为了表现自己的时候,都是这样,汇报工作,等期待结果的时候。
13.我如何经常地使用双重标准地解决问题,忽视赞同我观点的论证中的缺点,而挑剔那些反对我观点的论证?
答:当你花很多时间,去给出一个解决方案,你就很难理智的判断的,你花了时间,不想浪费,所以千方百计去维护,尽量不显得自己像白痴,浪费了很多时间,又一事无成。
14.我在多大程度上倾向于跳跃到结论?我在某些领域更倾向于如此?如果有,那是哪个领域?我完全为了方便而草率得出结论吗?我受到听起来有权威性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欲望所驱使吗?
答:当会花很多时间或精力的情况下,我倾向于直接寻找别人的答案,而不去证明,节省时间,赶紧解决这一个,进入下一个。
15.我过度概括到什么程度?我最容易接受哪些类型的刻板成见?种族的?宗教的?族群的?
答:最典型的刻板成见就是来自我爸,什么南方人精明,哪个地方的人怎么样,用一个地方代表一个地方人的所有特性,我在上海看到对上海人的刻板印象是很明显的。
16.我在多大程度上过度简化复杂的事情?我只是不愿费力从复杂性上了解真理,抑或我感觉受到不整洁、不简明的答案所威胁?是什么使我这样?
答:过度简化有的时候是懒惰,截止时间的压力,等,赶紧解决手头的工作,对于能交代即可。
17.我经常犯哪些表达的错误?我推论如果B跟随在A之后,那A必定是B的原因吗?我为了避免困难或尴尬的讨论而转移议题吗?我自相矛盾,作循环论证,作出无意义的陈述吗?我把真实的权威与虚假的权威相混淆吗?我作出错误类比吗?我运行非理性的诉求吗?
答:我有的时候喜欢强行解释,自己还感觉自己在搞笑,但实际可能在别人看来就是胡扯。抬杠。
18.下列哪些错误最能体现我对质疑和批评自己观点的说法作出反应的特征:自动拒绝?转移举证责任?“稻草人”做法?攻击批评者而不是讨论问题?
答:攻击批评者,说你也怎么怎么做,我也就这样了,既然你也不行,你凭什么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家都这样。不自觉的转移话题,听成别的问题,没有完全听明白的情况下,就说了自己熟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