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知
最近在看批判性思维,第一遍看有一些收获,但已经记不清了,第二遍看,越发惊奇,原来事实竟然是这样。
之前从来没有思考过如何思考,虽然听过笑来老师的元认知,是思考思考的过程,感觉也是对的。也没有实际操作过,很久就忘记。这可能就是我们知道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的原因,很多事情都是停留在虚幻的概念的层次上,没有到实际的生活层面,没有可以操作的地方,所以没有内化,很快就忘了,道路都是对的,但没有知行合一。所以一个道理如果懂了,马上落实到生活中如何去做。然后不断检查,养成习惯。
人的感知是有屏蔽性的,对于自己认为不对的东西进行屏蔽。这样有一些好处,就是过滤有效信息,防止信息过载。但坏处就是我们要主动去调整这种天生的行为。直觉是千万年形成的,可能与现在的环境不符合,所以要做一些违背直觉的行为,每一次大脑进入默认模式,要提醒自己多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古人每日三省吾身。当时觉得很有道理,但这都是古人的事,我天生就比你们强,然后就过去了。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他见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原来这个竟然是这样的,原来我虽然“看到”,但却一点意识都没有。那个东西好像在你的世界里压根没存在过,但当你思维扩展之后,好像生活处处都是。
人的默认行为被科学不断研究,有一定原因,但不那么符合现在的社会,可能被很多人利用,所以我们要克服直觉,默认行为,多思考我们为什么那么做。一方面要思考自己思考的过程,一方面要思考别人的思考过程,这也是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比如最近我做签名合成单证的逻辑,开始看代码觉得就是一坨屎,这里面逻辑好乱,好像封装了一些方法,但也不那么顺畅。后面跟他一点点的询问,发现他的封装也有他固有的逻辑,在他的逻辑里,那种方式也是很合理的,只是他知道的我不知道,所以我开始不理解,甚至误解。虽然他做的不能算好,但绝不是我开始看的一无是处。我突然眼界开阔了,从原有的思维中成长了。不能有拒绝的态度,拒绝得知别人的思考,注定缩小你的视野,看不到一些事实。
以事实为基础,《原则》中的精准事实,最近也听到好多人这么说,想要获得事实也不那么容易,人的感知会蒙蔽你获得事实的途径。要不断反思。
以后每天反思一个自己的思考行为看是否合理。每天记录反思日记。